吴爽 | 粥香十里
【往期回读】
粥香十里
吴爽
“见水不见米,非粥也;见米不见水,非粥也;必使水米融洽,柔腻如一,而后谓之粥。”清代文学家、美食家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这样写道。读此,我颇多感悟。
对于我们乡下人来说,粥是日常饮食,一口锅,几把米,一勺水,即为全部乾坤。但煮粥又很讲究,水量几何,火候几分,全凭用心思量。粥有百态,亦有百味。煮出心思,熬出情味。
幼时,父母工作繁忙,便把我留给乡下的爷爷奶奶照顾。厢房的时钟敲打五下,奶奶就窸窸窣窣地起床穿衣,去到锅房里。在锅房里灶台旁的水桶里舀上一勺水,缓缓放入锅中,大火烧开。待水沸腾之时,在米缸中抓几把米,洗洗后撒入沸水,转小火慢煮。在柴火的噼啪声中,香气四溢。我总在这粥香里醒来,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……
粥不稀不厚,米往往都沉到了下面,用大汤勺搅几下也便均匀了。用粗瓷的大碗盛放,再拿一个小碗装上些许自家腌制的咸菜,有时再配上一个蒸好的馒头,一顿早餐便成了。
最爱的还是菜粥了。奶奶的菜粥厚实而又粘稠,如庄稼人厚道朴实的性格。菜粥也不太讲究,一般时下地里长了些什么,也便放些什么,青菜、花生、毛豆、萝卜、豆角之类的,都是菜粥里的常客了。奶奶煮菜粥时,一口大铁锅,锅膛里架上几根木柴,先大火猛攻。一会儿工夫,米水便沸腾起来,然后将事先洗好的菜一起倒入,再来个“釜底抽薪”,以余温细煨。待到温度下降,水、米、菜便融为一体,装碗,撒上一些麻油,粥香十里!
后来去镇上求学,鲜少能吃上奶奶的粥了,母亲的八宝粥也就上场了。母亲的八宝也就是大米、黑米、荞麦、薏仁、红豆、黑豆、百合、核桃,有时再加入几颗红枣。八宝浸泡多时,再加预先备好的开水,开足煤气,不一会儿,米香弥散。母亲会细致地盛到碎花瓷碗里,端上餐桌。个人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口味,洒下些白砂糖,淡香可口,浸入心脾!
奶奶的粥、母亲的粥,香气芬芳。但我想,这哪里是粥香,分明是爱的芬芳啊。
中华粥文化传承千年,粥香十里,早已成为国人生活的烙印。闲暇时、心躁时,抿一口香甜软糯可口的粥,气定神闲,怡然自得……
注:作者吴爽,丁中高二(3)班学生。指导老师:张广祥。